🇺🇸 這週新聞導讀的主題是「美國佛州通過《不說同性戀法》」,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通過《家長教育權利法》,為的是保障家長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、醫療保健、心理健康等基本權利,若學校或教師談論相關議題,家長有權提告。該法中,包含禁止幼兒園至國小三年級孩童在課堂中學習性別教育等課程,因此反對立法者稱之為《不說同性戀法》。反方認為,若學生不在學校學習性別教育,將因不認識LGBTQ族群,進而不尊重該族群,甚至使LGBTQ青年的身心靈受到傷害,加劇校園霸凌。

讓孩子自行搜尋新聞

導讀開始前,LAPSEE針對《不說同性戀法》寫出五個關鍵字,再請孩子搜尋「LGBT」的相關資訊,並回傳一則最感興趣的新聞。透過撰寫關鍵字,使孩子自己搜尋新聞,進而對議題有基本認識,甚至願意深入了解。且藉由感興趣的新聞,讓LAPSEE掌握孩子對議題好奇的部分,導讀時則能多做補充、說明。

解說議題再解釋名詞

由於不確定孩子所接收的訊息是否正確,導讀時,LAPSEE會先講解全面的新聞議題,包含各方觀點、行為及影響,再針對各個名詞加以解釋。我們也從說明《家長教育權利法》的目的,使孩子從家長的角度思考,自己是否會希望能掌控孩子的學習過程,且講解被稱為《不說同性戀法》的原因,並解釋LGBTQ為何及可能造成的影響。聽完解釋後,孩子跟我們分享,他不喜歡這樣的法令,因為會讓同性戀者不被年紀小的學生了解。

從新聞學習單促進孩子思考

透過孩子所好奇的新聞,教導孩子利用新聞學習單認識新聞內容,且使孩子在閱讀新聞時,能更全面地思考各方觀點,並藉由反問問題,讓孩子深入了解自己的想法。例如:LAPSEE會問對新聞有反應的孩子,「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想法,是不是跟經歷有關?」、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,你覺得你會做出什麼事?」等問題。對內容無感的孩子,LAPSEE則會問孩子「為什麼對新聞內容沒有感覺?」,並列出可能的原因詢問,像是「身邊沒發生過類似的事嗎?」、「哪個部分講解得不夠仔細?」,讓孩子認識自己對於新聞內容的感受。

🧑🏻‍❤️‍🧑🏻👩🏻‍❤️‍👩🏻 孩子一開始對「美國佛州通過《不說同性戀法》」的主題不感興趣,經過新聞導讀後,孩子跟我們分享,對於這樣的法令感到很驚訝,且認為高中生透過罷課抗議,維護自身權利的行為很值得學習。也有孩子跟我們分享「J.K.羅琳因歧視同性戀惹議」的新聞,並說到自己不會因此不喜歡J.K.羅琳,但會提醒自己講話不能像J.K.羅琳一樣太直接,因為可能會傷到別人的心。透過閱讀新聞,孩子不僅對於言行舉止所造成的影響有深入地認識,也學會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。